18成年人网站

“兴业砸楼”的故事

本报记者 王瑜  田博文

      两栋建至7层的楼房发现存在质量问题,是整改加固,还是拆除重建?兴业决策者毅然选择了后者。

      时间回到2003年,35岁的张向东进入兴业,决定在最好的年纪干一番大事业。在那之前,在全城瞩目中,兴业房产以1.26亿元竞得了当时日照市最大的旧城改造项目。2004年4月8日,“兴业世纪城”开工奠基,张向东任项目经理。

       项目建设初期很顺利,直到2005年5月的一天,工地检测发现——世纪嘉园16和17号楼地下室的混凝土回弹强度依然过低!这时,两栋楼已经盖到第七层了!烈日当头,兴业建设者们却惊出了一身冷汗,他们百思不得其解,这个项目用了当时日照市最好的施工公司、最好的监理单位、最好的工程原料,其他楼都没有问题,怎么就这两栋楼出现这样的情况呢?

      大家一起找原因,找专家论证。

      ——当年,日照还没有推行商品混凝土。混凝土全都采用施工现场自搅拌的方式,过程中,水泥、沙子、石子、水的配比以及搅拌、运输等任何一个环节的不规范,都会影响混凝土质量,两栋楼的地下室施工又恰逢港城绵绵雨季;

      ——从省里请来的质监专家给了两套解决方案:要么整改加固,要么拆除重建,整改加固大约花费500万,拆除重建大约损失1500万!

      不管怎样,错误已经铸成。“这是质量事故!我是项目负责人,我必须如实汇报!”张向东记得很清楚,历经多次汇报、开会讨论后,7月,丁杰董事长最终下定决心,只说了这样一句话:“拆了吧,不能给业主一个这样的房子!”声调不高,却字字铿锵。

      开始拆除的那天,张向东看着工人一点儿一点儿地砸掉辛苦建设的高楼,内心五味杂陈,有愧疚、有失落,但更多的是释然:“要不然,这是咱心里一辈子的‘疙瘩’。”那段时间,一向意气风发的他总是沉默寡言,情绪低落。丁杰董事长借着一起去广州出差考察的机会,又是一句话:“多么大的事儿吗?你当作我们的一船货还没靠岸就折了钱,不就行了!”声调平平,却字字千钧。

      “这两句话,我能记一辈子。”17年过去了,张向东的眼里依然是满满的是坚定。他知道,这是董事长在安慰他:“1000多万啊,这对当时的兴业是个不小的数字!”董事长的这句话,他很多年没有跟任何人说起过,只是把所有的感动都化作了坚守兴业品质的极度严苛,把所有的决心都化作了制定质量标准的至臻严谨,把所有的心血都化作了“指哪打哪”的高度忠诚,把所有的意气都化作了“与公司共成长”的坚定步伐。

      19年来,从日照到山西再到诸城、沂源,从项目经理到房产副总,再到天泰建工总经理、沂源分公司总经理,身份在变、职责不变,张向东始终是那个到工地时间最早、次数最多的管理者。

      2005年9月,7层高楼全部拆除完毕,工程重新开始建设了,质量的种子和品牌的基石却始终深种在兴业人心中。

>>>>记者手记

      这个事件,不仅载入了兴业发展“史册”,也成为日照市建筑建材领域的一个里程碑,从那以后,日照市开始逐步推行商品混凝土,一时间,一个个“商混站”在港城拔地而起。当然,这是后话。而当下的破立之间,是选择,是气魄,是责任,是胸怀,更是决策者立足兴业长远发展的高瞻远瞩。这份担当与格局,也为兴业赢得了“第二届日照市市长质量奖”的认可。

      家喻户晓的“海尔砸冰箱”砸醒了员工的质量意识,而鲜为人知的“兴业砸楼”也敲响了兴业房产强化质量观念、树牢品牌意识的警钟。“不隐瞒事实,不回避问题,不推卸责任,更不会为了经济利益把不合格的房子交给业主!”张向东的这句话,诠释了兴业的初心和坚守。